西方三圣金色的卦象,西方三圣三十二瑞像是什么

西方三圣三十二瑞像是什么

西方三圣:阿尼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佛陀的三十二相 1、牛王眼相2、八梵音相 3、無見頂相 4、白毫光相5、足下平相 6、手足輪相 7、纖長指相8、身傭滿相 9、手足合網(wǎng)縵相 10、手足柔軟相 11、身毛向上靡相 12、鹿王瑞相(后腿)13、身方圓相:加尼拘陀樹王 14、手過膝相15、象王、馬陰藏相16、皮膚柔軟、 17、身金色相18、七處滿相(雙眉、頸、雙臂、雙腳):可嗔之處,不生嗔心,樂施眾生,隨意所需。 19、缺骨滿相:善能別離善不善相:言無錯謬,不說不義;可受之法,口常宣說,不行受者,不妄宣揚(yáng)。 20、上身。 21、頰車皆如獅子:自無兩如,教他不為,行仁和,遠(yuǎn)離我慢。表威容顯貴,慈善滿意之德。 22、四十齒。 23、齒白皙相。 24、齒齊密相:以十善法,教化眾生,眾生受已,心生歡善,常樂稱揚(yáng)別人積德行善。表能清凈和順,同心眷屬。 25、四牙白相:修欲界慈,樂思善法。能摧破三毒。 26、味中最上味相:不待求已,然后方施,如己之子。 27、肉髻。 28、廣長舌相:誠意受持十善法教,兼化眾生。發(fā)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 29、梵音聲相:自不惡口,教他不為。聞?wù)叩靡妗?30、牛王紺色目相:以慈心慈眼及歡欣心施予乞者。 31、白毫相:宣說正法、實(shí)法、不虛,見眾生修三學(xué)而稱揚(yáng)贊賞感此妙相。舒長五尺。 32、胸有卍字德相:不惱眾生,不行杖楚,亦不籠系;無諸疾病,斷除五欲,了脫存亡,悲愿滿意,名‘吉利海云’。※‘后頸項(xiàng)光相’‘大光相’:以發(fā)大菩提心,修無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悉數(shù)自愿皆能滿意之德。 ※‘兩腋下隆滿相’:予眾生醫(yī)藥飯食,又自能治病。 ※‘肩圓好目’:造像修塔,施無畏所感;表滅惑除業(yè)。 ※‘足趺高滿相’:因位修福,勇猛精進(jìn)。表利益眾生大悲無上之內(nèi)德。 ※“大直身相”: 悉數(shù)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乃以施藥、治病、持殺、盜戒、遠(yuǎn)離憍慢所感;能令見識之眾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身廣長相”:佛身縱廣,其量全等,以其常勸眾生行三昧,作無畏施而感此相,表無上法王顯貴安閑之德。八梵音:1、極好音(動聽聲)2、柔軟音(發(fā)喜聲)3、和適音(和雜聲)4、尊慧音(入心聲)5、不女音(無厭聲),,大雄之德,天魔外道,莫不歸伏。6、不誤音(清楚聲)7、深遠(yuǎn)音8、不竭音(易了聲)令聞?wù)邔て湔Z義,無盡無窮。

西方三圣,三圣別離代表什么精力?

打開悉數(shù)

西方三圣又稱阿彌陀三尊,中心是阿彌陀佛,左面觀世音菩薩,右邊大勢至菩薩組成(此處的左和右是依照阿彌陀佛的左手邊和右手邊)凈土宗崇拜目標(biāo)。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亮,無量的壽數(shù),無量的積德行善。觀音菩薩是表大慈善,世界的大慈善。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
菩薩來源:
念佛法門雖分實(shí)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持名念佛四種。而真實(shí)念到業(yè)縱情空,無念而念的時(shí)分,這四種念佛辦法,每用一種,那三種不期但是天然齊得,絕無嚴(yán)厲的邊界。但初學(xué)念佛時(shí),有必要重視持名念佛。
手持金蓮花
一般所見阿彌陀佛的像約有三種:一為說法像:兩手分隔,左手在上,右手鄙人,各以拇指拈著食指(左第二指),及無名指(右第四指),站立對眾說法。二為接引像:左手持金蓮花,平胸而立,右手下垂,作接引眾生狀。三為坐像:跏趺而坐七寶蓮花臺上,雙手揲彌陀印,手上所持法物,有種種不同,總歸以符合《十六觀經(jīng)》者為是。
頂戴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頂戴的一尊佛,便是阿彌陀佛。’多經(jīng)典作證如下:
(一)《大日經(jīng)》偈云:‘此方大精進(jìn),觀音安閑者,光色如浩月,髻現(xiàn)無量壽。’
(二)龍樹菩薩〈十二禮〉曰:‘觀音頂戴冠中住,種種妙相寶莊重,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頂禮彌陀尊。’
(三)善導(dǎo)大師〈般舟贊〉曰:‘天冠化佛高千里,念報(bào)佛恩常頂戴。’
(四)善導(dǎo)大師〈往生禮贊〉曰:‘西方阿彌陀佛,觀音頂戴冠中住。’
頂上寶瓶
讀《觀無量壽佛經(jīng)》至‘觀大勢至菩薩’節(jié)內(nèi)云:‘于內(nèi)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亮,普現(xiàn)佛事。’
要知專就事相上講,西方三圣閃現(xiàn)的特征,特令眾生簡單觀想,簡單憶想。比如咱們關(guān)于爸爸媽媽和兄弟姊妹,不管相距若干里,相隔若干年,每一閉目憶想,他們的面型毛發(fā)皆現(xiàn),如在現(xiàn)在。何以故?久習(xí)熟知其特征,且天分相關(guān),深印識田。
阿彌陀佛及兩位大士,原本與咱們眾生,系親緣由,和現(xiàn)生的爸爸媽媽兄長,天分聯(lián)系,無二無別。奈因眾生無始來背覺合塵,愈趨愈遠(yuǎn),迷昧爸爸媽媽的原本面目。所以佛祖開示觀像和觀想二法,令眾生重加諦觀憶想,做一翻知道時(shí)間,為將來臨終往生的預(yù)備。《觀經(jīng)》關(guān)于每一‘觀’成果時(shí),都贊賞凈除很多劫存亡重罪,職此故也。
若就理性上講,則意義廣闊深遠(yuǎn)。如阿彌陀佛手托金蓮花,因蓮具眾德,出污泥而不染,表明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咸收,此人人所知,不用贅言了。若觀音菩薩頂戴彌陀,一手執(zhí)甘露瓶,一手執(zhí)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皆是表明大悲。大勢至菩薩頂戴光亮寶瓶,手持蓮花,引起眾生,皆是表明大智,光亮為才智故,所以稱為‘無邊光熾身’。佛度眾生,以大悲為本,以便利為門。左輔表慈善,右弼表才智,正是標(biāo)志阿彌陀佛的悲智雙運(yùn),普渡眾生。諸如此類,殊難枚舉。他如西方三圣之手持金剛臺、紫金臺、金蓮華、七寶蓮花等。都詳載《觀經(jīng)》,特征昭著。念佛行者須知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另作把戲,即為邪觀,不行不小心!

★祖父筆記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答應(yīng)不得轉(zhuǎn)載!★


隨機(jī)文章:

發(fā)表回復(fù)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xiàng)已用 * 標(biāo)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