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術基礎知識

學習法術、猜測,多少應了解一些河圖、洛書、太極、八卦、陰陽五行及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等基礎常識。當然,不同的法術體系對各種基礎常識的要求是不徹底相同的,這兒介紹的既不是易學世家傳承的易學真理,也不是今世易學研討的最新效果。盡管咱們尚無法解釋古人是在怎樣的狀況下構成、創建這些理論,何故能創建這些不可捉摸的理論,也不徹底知道這些理論真實的意義,但咱們多少應了解一些這方面的基礎常識。

一、 河圖、洛書

河圖與洛書是我國古代撒播下來的兩幅奧秘圖畫,向來被以為是河洛文明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陰陽五行法術之源。最早見于《尚書》,其次《易傳》、諸子百家多有記敘,太極、八卦、周易、奇門、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版,圣人則之。”

(一)河圖

聽說河圖乃據五星出沒時節而繪成。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星運轉,以二十八宿為區劃,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次序,相繼呈現于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這也是五行的來歷。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見于北方,萬物蟄伏,天寒地凍,是為水的概念;七月夏至后,火星見于南邊,驕陽似火,地上酷熱,是為火的概念;三月春分,木星見于東方,草木萌發,是為木的概念;九月秋分,金星見于西方,秋氣肅殺,萬物凋零,是為金的概念;五月土星見于中天,表明長夏濕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是為土的概念。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當然,五行概念的構成可追溯到長遠的年代,到戰國晚期的陰陽家那里才構成更體系論說。

河圖既為星圖,其用為地輿,故在天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為風為氣,地之形為龍為水,故為風水。乃天星之運,地勢之氣也。

個人以為,法術的來歷與星象學有很大的聯絡,其間最重要的是二十八宿。因為咱們不具備古地理學的常識,所以難知所以。

(二)河圖之數

1、六合之數: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間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六合之數五十有五”,即六合之數為55,“以成改變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六合之數化生罷了。

2、生成之數:一六共宗,二七同路,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天終身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多半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計皆有其數也。

3,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便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陰陽之數合而為15數,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乃陰陽五行之數也。

4,大衍之數:所謂”大衍之數50,其用49",便是用大衍之數猜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大衍之數的來歷人言言殊,易學咱們京房、邵雍等都各有其說法。京房曰“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邵雍曰“天數二十有五之倍數,合五十”。

(三)二十八宿

所謂二十八宿是我國傳統文明中的主題之一。廣泛應用于我國古代地理、宗教、文學及星占、星命、風水、擇吉等等法術中。不同的范疇賦予了它不同的內在,相關內容十分雜亂。它的開始來歷,現在尚無結論。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散布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其來歷至今尚不徹底清楚。

東方青龍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南邊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相似我國二十八宿的說法。

開始是古人為比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挑選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符號。“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相似,是星座表之意,表明日月五星地點的方位。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稱號為稱號,和三垣的狀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首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二十八宿不僅是調查日、月、五星方位的坐標,其間有些星宿仍是古人測定歲時、時節的觀測目標。如初昏時參宿在正南便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便是夏日五月,等等。二十八宿環繞在天體大氣候里邊,循環往復的運轉不斷,別離主掌東、西、南、北四方天象,以分晝夜、寒暑的替換和陰陽氣數的改變。一朝一夕,二十八星宿被賦予了不同內容的吉兇涵義,以附會民間大千國際的如火如荼,所以便成為古人擇日選時又一重要理論依據。后來,民間術士又配以二十八種禽獸,進一步開展了二十八星宿的吉兇內在。對二十八宿別離與二十八種禽獸般配附會事物之吉兇,民間盛行的擇吉黃歷有很具體的記載。

(四)洛書

與河圖相比較而言,洛書標志著我國原始文明的更高成果。洛書只用了9個自然數(而河圖則用了10個),排列成一個正方形,構成華夏前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且美妙結構和無量改變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服!洛書開了幻方國際的先河,成為組合數學的開山祖師。數學家華羅庚對洛書十分推重,稱“洛書或許作為咱們和另一星球溝通的前言,”因為另一星球的生命只需對著數數就行了,不用依托任何言語。

洛書的魅力招引了許多中外學者對洛書進行長時間的研討,以為其是我國先民心靈思維的最高成果,能夠說洛書一應俱全,奧妙無量,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用之言天則天在其間,用之言地則地在其內,用之言人而人不在其外。它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初基,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根由,是人類最為寶貴的前史文明遺產之一。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

不要以為這僅僅幾個簡略的數字,縱橫十五,對宮合十,其間的數學令數學數都驚嘆不已。

43+38+84=27+76+62

83+34+48=67+72+26

438+384+843=276+762+627

834+348+483=672+726+267

有人以為洛書來自北極星鄰近的星圖,實際上很或許是從河圖演化而來。

(五)來歷傳說

關于河圖洛書的來歷。古今知道紛歧。因為它實在是太深邃、太奇特,超出了人類智力、理解力,所以古人只好歸于神靈,《周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版,圣人則之。”《禮記·禮運》:“河出馬圖”。當然也有人持否定情緒,還有人以為是外星文明的產品。

(1)宓羲受河圖,畫八卦。 《尚書·顧命》孔安國傳:“宓羲王全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禮含文嘉》:“宓羲德合全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宓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2)黃帝受河圖,作《歸藏易》。 《竹書編年》:“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路史·黃帝紀》:“黃帝有熊氏,河龍圖發,洛龜書成……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故曰歸藏氏。”

(3)大禹受洛書。 《竹書編年》:“帝禹夏后氏。”陳注:“當堯之時,禹觀于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事……洛書龜書是為洪范。”《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除此之外,還有帝堯、帝舜、成湯、文王等得河圖的傳說。

然河圖、洛書究為何物,宋曾經古籍文獻一向未載,至宋陳摶始將失佚兩千多年的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太極圖傳于后世。對此歷代均有爭議。環繞其來歷,后世還有以下觀念:①來歷于道家煉丹攝生術。②來歷于對銀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③來歷于對古氣候、方位的觀測。④來歷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發生的古代歷法。⑤洛書來歷彗星的氣體尾巴軌道。⑥河圖數導源于《周易·系辭》“六合之數”,洛書亦導源于《周易》,以上諸說尚屬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認。

傳說之一:

相傳在宓羲氏時,宓羲氏教民“結繩為網以漁”,養蓄牲畜,促進了出產的開展,改進了人們的生計生活條件,因此,祥瑞迭興,天授神物。有一種龍背馬身的神獸,生有雙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龍鱗,凌波踏水,如履平地,擔負圖點,由黃河進入圖河(今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送莊鄉境內),游弋于圖河之中,人們稱之為龍馬。這便是后人常說的“龍馬負圖”。宓羲氏見后,按照龍馬背上的圖點,畫出了圖樣。接著,又有神龜負書從洛水呈現。宓羲氏得到這種天賜的用符號表明的圖書,遂據以畫成了八卦。這便是《易*系辭上篇》記載的,“河出圖,洛出版,圣人則之”。即宓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后人在宓羲氏龍馬負圖處修建了負圖寺,以留念宓羲氏開辟文明的功勞。

傳說之二:

據傳在黃帝時,黃帝體察民情,親身勞作,遭到公民的敬愛。一起也感動了天神,所以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公民休養生息。一天,天神告知黃帝說,洛水里有龍圖龜書,你假如得到它,將會把全國管理的更好,所以黃帝便帶領眾頭目,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時值大霧,含糊看見一條大魚被困于河灘上,黃帝十分憐惜這條大魚的遭受,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決辦法,便命人殺五牲、祭天帝,并親身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動,連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升,大魚得以挽救。大魚走后,黃帝在洛水岸邊得到了河圖洛書,即《河圖視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記載著人類所需的各種常識。這便是傳說的“洛書魚獻”。據傳,得書的地點在洛陽漢魏故城南,舊伊洛河匯流處。

傳說之三:

傳說禹時,禹治水來到洛河,見神龜負文,列于背,稀有自一至九,禹遂因此第之,以成九疇。《冊府元龜·帝王部》也說“夏禹即皇帝位,雒出龜書,六十五字,是為洪范,此所謂雒出版者也”。這是說,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全國,故萬民贊頌,上天賜瑞。洛河入迷龜,龜長1.2尺,龜背上有65個赤文篆字。有的說,此即《尚書》里的《洪范》篇,是管理國家的九種大法。

(六)宓羲

傳說中最早與河圖、洛書發生聯絡的是宓羲。宓羲是何許人也?宓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鼻祖,所在年代約為新石器年代前期,相傳他依據六合萬物的改變,發明創造了八卦,成為我國古文字的發端,也完畢了“結繩紀事”的前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辦法,他的活動,標志著中華文明的開始,也留下了很多的神話傳說。

宓羲(xi)又作宓羲、庖犧(亦稱庖犧氏)、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宓羲聰明過人,相傳其人首蛇身,與其妹女媧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鼻祖。又說宓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實的道家的創始人,人首蛇身便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明道。又相傳他是古代華夏部落的出色領袖,仍是東方天帝。

其實宓羲的傳說最早見于《莊子》,司馬遷《史記》對之持審慎情緒,東漢班固《漢書》才把宓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位置。但前史上未必真有其人。“河出圖,洛出版,圣人則之”,也未明說這圣人便是宓羲。

二、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一)太極

要了解河洛文明,還要從世界洪荒說起。

太極是說明世界從無極而太極、以致萬物化生的進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愈加原始愈加終極的狀況,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六合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便是太初、太一也。”

《圣經·新約·約翰福音》第一名話: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

《老子》:道生一,終身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列子》談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極世界五階段說法。

朱熹以為太極是“理”,“太極僅僅一個理字,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陰陽也,陰陽——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改變無量焉。六合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后有性。”

周敦頤以為太極是氣,程頤、程顥以為是無極、是道,“散之有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概言之,太極就成為六合萬物的根柢和紐帶,是決議全部和派生全部的精力實體.因為官方對程朱理學的推重,這種說法漸成主導思維。

(二)八卦

1.先天八卦

六合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2.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圖又稱文王八卦圖,即震卦為開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如標志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便是序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為中宮,乾六、兌七、艮八、離九《說卦傳》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這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統三男于東北,坤統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

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是什么聯絡、先天八卦怎么演變為后天八卦,好像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說法。聽說當年陳摶傳河圖、洛書、太極圖時,還有易龍圖,顯現了先后天八卦的演化進程。古人采納含糊化的說法:先天為體,后天為用。我信任易龍圖仍在傳承,現在易學職業有人宣稱已破譯了易龍圖.有緣者或許能夠得到真傳。

相傳宓羲受龍馬身上圖文的啟示而畫出了八卦,后人因之,“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鄭玄《易論》)。“列山氏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歸藏氏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宓羲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張衡《論易》)。“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周禮.春官.太卜》).“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史記.周本記》)。“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楊雄《法言》)。

八宮卦為八純卦,變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的排序有多種,各有其深邃的易理。

祖父筆記文章,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