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大占卜術

太乙九宮

又稱做太乙數,簡稱太乙。為三式之首。太乙即太一,北極神也。古人以為天上的星宿皆為神祇,且與地上相對應,北極神為許多星神之主,控制全部,又被稱做“中宮大帝”、“天皇大帝”或“昊天天主”。太乙作為法術,其法首要源于易理,將太乙神與九宮聯絡起來。如《易緯?乾鑿度》以為:“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息也,陰變八之六消也,合于十五,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九宮實踐是古代的一種算法,取一至九共九個數組成方陣。從圖5可看出九宮與“洛書”較為相符,由此推知其來源亦非常陳舊。后人因“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稱太乙術為太乙數或太乙九宮。太乙九宮對風水的影響有兩方面。

一方面,九宮圖自身成為風水的理論根底。如堪輿家將九宮與九色般配,成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九色又稱做九星,風水中以為九星中歸于紫白星的為吉,余皆兇。并以此制成九星圖,根據“流年”的改變,判別吉兇。一同,風水還將八卦與九宮般配,創建所謂的八宅格式,就是明清盛行的《八宅周書》或《八宅明鏡》陽宅風水原理的根底。這種將顏色與數字裝備的做法也見于我國傳統修建的營建。其間聞名的有七朱八白做法。可見風水對我國傳統修建營建的影響。

另一方面,太乙九宮的一些細節辦法,也對風水不無啟示。太乙術的辦法大致如下①:五元六紀,以三百六十年一大周期,七十二年一小周期作為計算根據,太乙每宮居三年,不入中五宮,二十四年轉一周,七十二年游三周。但太乙與遁甲辦法不同,遁甲選用后天方位數,乾卦為六宮,巽卦為四宮,太乙則將宮位按逆時針旋轉45?,然后變乾卦為一宮,巽卦為九宮。太乙有陰陽遁局。年、月、日選用陽遁局;時選用陰遁局,冬至后用陽遁局,夏至后用陰遁局。陽遁第一局太乙始于一宮;陰遁局太乙與之相對,第一局始于九宮。歲太乙從上元甲子為開始,主公元零年,積歲有10153977(據《太乙淘金歌》)與10l539l7(據《太乙金鏡式》)。

有兩種說法。太乙以一為太極而生主、客二目,二目又生主客巨細將與計神共八將,實踐仿自太極分陰陽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原理。再以太乙八將所臨十六神方位之相互聯絡而定掩、迫、囚、擊、關、格之格式,然后占表里禍福。又臨四神之分野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巨細游二限,然后猜測社會治亂,演算易卦又可推出某年之年卦、月卦。另據太乙與五運六氣的聯絡,猜測地利改變與疾疫,風水中的“課法”常借用這些辦法。

此外,太乙九宮還將各宮與地上神州對應:一宮乾天門對冀州;二宮離火門對荊州;三宮艮鬼門對青州;四宮震日門對徐州;六宮兌月門對雍州;七宮坤人門對益州;八宮坎水門對兗州;九宮巽風門對揚州。一宮為絕陽,九宮為絕陰,二宮、八宮為易氣,四宮、六宮為絕氣,三宮、七宮為和,這種天門、火門、鬼門、日門、月門、人門、水門、風門等與風水中的天門、人門、鬼門的提法頗有聯絡。而太乙術中為了與九宮之數相符,又特在北斗七星之上增加了兩顆對應坤、坎陰宮之數的星為第八、第九二星,所以九宮與八卦、陰陽五行等產生聯絡,八卦對八宮,中心為中宮,八卦配五行,再與天干相應對八方,則有震東甲乙木,離南丙丁火,兌西庚辛金,坎北壬癸水,中心戊己土等。此種與易理、五行、八卦相關聯的做法是我國全部法術的共同點,也是風水的常用辦法。

太乙九宮術除用于挑選良辰美景等事外,最聞名的使用是在古代戰役中常常呈現的“九宮八卦陣”。不過,此處不作贅述。

2.奇門

又稱做“遁甲”、“奇門遁”,全稱“奇門遁甲”。其法以天干中乙、丙、丁為三奇,又以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為八門,故而得名“奇門”。十天干中以“甲”為至尊,又因《后漢書?方術傳》序中注云“推六甲之陰而隱遁”故名“遁甲”。意為適應陰陽之改變規矩而隱避人目、趨吉避兇之術。不過據宋代趙彥衛《云麓漫鈔》考證:“遁甲”應作“循甲”。所謂“世傳遁甲書,甲既不行隱,何取名為遁?及讀漢郎中鄭固碑有云‘逡遁讓步’,遁即循字,蓋古字少借用,非獨此一碑也,則知遁甲嘗云循甲,言以六甲循環,推數也。”一般說,奇門遁甲一術用于推占天、地、人事的吉兇,并多用于戰役之中,好像與風水的使用規模不太親近,但調查該術的根由與規矩,其與風水的親密聯絡清楚明了。

首要,從其根由的傳說看,關于“遁甲”之來源有兩種傳說,一說傳自黃帝、鳳后及九霄玄女,所謂“大撓造甲子,鳳后復演為遁甲”,著術于夏禹,盛行于南北朝。一說來源于《易緯?乾鑿度》太乙行九宮法,與洛書、八卦聯絡親近,且以“甲”統領“二奇”、“六儀”(戊、己、庚、辛、壬、癸)及八門的改變,合作九官,而甲獨占一宮,六甲則躲藏于六儀之中。“六甲”、“六儀”相互推演。這兩種說法所觸及的傳說人物和原理皆與風水來源的傳說共同。如風水傳說也常常托名黃帝或九霄玄女,其原理也以易為骨干。

再從遁甲術的辦法看:其計算采納造式三重法(圖8),上層象天,名“天盤”用來擺放九星即天蓬、天任、天沖、天輔、天英、天內、天禽、天柱和天心;中層象人,名“人盤”,用于擺放八門,即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基層象地,名“地盤”,用于排布九宮八卦,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離九。隨冬夏二至立陰陽二遁,一順一逆以布“三奇”、“六儀”。調查其所臨之處來推占吉兇。這兒天盤、地盤、人盤之設與風水羅盤中的天盤、地盤、正針、人針、縫針之設非常相似。比較圖8與羅盤圖則更見其聯絡之親近。而遁甲術中的許多術語,如九星、天三門、地四戶等皆用于風水。意義有所改變罷了,如在遁甲術中“天三門”指用月將加本時而定出的從魁、小吉、太沖這三個方位,用以判別吉兇禍福。“地四戶”指用月將加本時的地支而定出的除、危、定、開方位用以判別吉兇禍福(圖9)①。風水中卻以“天門”、“地戶”用來表明“水口”的方位。

3.六壬

關于六術與堪輿術的親密聯絡,本書第一章已作過較為翔實的剖析。與奇門遁甲的傳說相同,六壬術來源的傳說亦上推至黃帝、九霄玄女等人,其理論也皆與八卦、五行相關。如清俞正燮在《癸巳類稿》卷十中的“六壬古式考”條目中考證曰:“六壬之起,《道藏》謂之黃帝,名六壬者,神機取勝。《太白陰經》云:‘玄女式者,一名六壬式,玄女所造,主北方萬物之始,因六甲之壬,故曰六壬。’《武經總要》云:‘六壬之說,《大衍數》謂天一生水,始于北方。’許慎《說文》:‘言水者,準也。生數一,成數五,以水數配之成六壬也。’”黃帝、九霄玄女等人可謂全部法術的鼻祖,且都傳說在騷動中忽然降神,傳授給某某人。這種傳說與易經八卦、陰陽五行理論一同構成了我國一切法術強有力的樞紐,也使得我國的法術分外錯綜復雜。

祖父筆記文章,轉載請聯絡!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