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為什么被稱為鬼節 有什么原因

  中元節在我國很早之前就有的節日,中元節,也被稱之為鬼節,風聞在這一天是鬼門關大開百鬼夜行的日子,這也是小時候老一輩們常常教訓這天晚上不能出去的原因。那么你知道中元節為什么被稱為鬼節嗎?一起來風水學欄目看看吧。

  中元節為什么叫做鬼節
  關于中元節的來源,最早是源于道教一種文明。漢末道教的重要派系五斗米道信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德配三官。道教以為中元節為地官誕辰,請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悉數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而又名鬼節。道教在這一天舉辦“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燃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后來演化成為滿意人們心靈上種種需求的保護。

  后又跟著釋教傳入中土,中元節又與釋教盂蘭盆節有著根由,傳說源于釋教《大藏經》中的目蓮僧者救母的故事。說目蓮僧者法力龐大,歷經含辛茹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摧殘,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飯到嘴邊立刻化為紙灰,被餓鬼搶走,眼看母親受著巨大的苦痛,目蓮卻無法挽救母親。只好向佛祖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頒發《盂蘭盆經》,目蓮依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爭奪了。為留念目蓮的孝心,釋教徒每都舉辦隆重的“盂蘭盆會”。

  就是關于“中元節”在道教和釋教不同的兩種來源說法。但不管是道教仍是釋教或許還有其它來源的說法,它們所表達的主旨都異曲同工,都是引領人們用祭祀上墳、焚香燒紙錢、放河燈、供五谷糧食等等一系列活動來留念先祖,表達對祖先的孝義和思念,啟示咱們做人干事要多行善舉、多做善事,為自己、為宗族堆集福報,否則即便做鬼也會遭到賞罰。
  以上就是中元節為什么被稱為鬼節的詳解,期望對你有所協助。
  

『祖父筆記』文章,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