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qrv8.com/wp-content/uploads/zufubiji.jpg)
韓國的國旗上“太極圖”外邊怎樣不是八卦,而只要“四卦”?
韓國有自己獨具民族特點的國旗國徽。其國旗為太極旗,選用古代我國的太極圖,不過,古代我國的太極圖是八卦,而韓國的國旗上所繪是太極四卦圖。太極旗的旗面為白色,長寬為三比二,旗正中心繪太極圖畫,上下兩儀的色彩為紅和藍。黑色的四卦坐落旗面的兩個對角線上。整個太極圖有其深入的涵義,白色代表土地,旗正中心的圓圈代表公民,四卦代表政府;赤色上儀代表陽,蘭色下儀代表陰,是國際的標志,說明晰國際間均萬物相對,如晝對夜、火對水、冷對熱、男對女、動對靜、光亮對漆黑,等等。中心太極提醒了一切都在無限的范圍內均衡諧和地永久活動。這也深入地表明晰韓國人的人生觀,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諧和的日子。
韓國國旗為什么是八卦旗
韓國國旗是八卦旗是由朝鮮規劃并和我國、英國所得。
19世紀后期,由于日本的影響,使朝鮮王朝認識到了國旗問題的重要性。我國清朝的外交官黃遵憲主張朝鮮以龍旗為國旗,但畢竟沒得到選用。
1882年《朝乎高好美修好互易商貨歲鉛公約》簽字前,朝鮮方面規劃了一種無卦的太極旗,經我國外交官馬建忠提示加入了八卦,同年出使日本的朝鮮大臣樸泳孝與英國船長念冊商議后決議去掉四卦,在1883年被朝鮮高宗選定為國旗。大韓民國建國后持續沿襲。
擴展材料:
朝鮮半島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太極旗的國旗位置隨之撤銷。但太極旗作為韓國人抵擋日本殖民**的標志,一向撒播于民間。1919年在我國上海建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仍沿襲太極旗。
1945年日本屈服,又因蘇聯和美國已北緯38度線為軍事分界線切割占據朝鮮半島,導致朝鮮半島在1948年**成南北兩國,太極旗則成為了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的國旗。1948年7月12日,大韓民國政府建立前夕,決議將太極旗作為韓國國旗,并于1949年公布了制造規范。
參考材料來歷:百度百科——韓國國旗
韓國的國旗為什么只要四卦.含義是什么.
自1883年(朝鮮王朝后期)開端,韓國就開端使用太極旗。大韓民國建國后持續延用。1949年,韓國文教部正式確認韓國國旗現在的款式:旗中心是太極圖畫,四周配以八卦圖形。據韓國官方解說,太極圖中的赤色代表陽,藍色代表陰,陰陽合一代表國際的平衡與諧和。火與水,晝與夜,漆黑與光亮,建造與損壞,男與女,自動與被迫,熱與冷,正與負等,作為國際中兩種巨大 的力氣,經過彼此敵對而到達諧和與平衡。
以太極為中心,四角的卦別離標志陰陽彼此諧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離卦為太陽和火,各個卦還標志著正義、豐饒、生命力和才智。據韓國的解說,國旗底色為白色,標志韓國公民的純真和對平和的酷愛。而整個國旗則代表韓國公民永久與國際協調發展的抱負。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維來自我國的《周易》。諧和、對稱、平衡、循環、安穩等原理代表著中華民族對國際,對人生的深入考慮。朝鮮半島長時刻受中華文明影響,韓國國旗正是這種影響的反映。
國際上有兩個國家的國旗圖畫留有我國文明的痕跡,一個是韓國的太極旗,一個是不丹國的龍旗。
韓國受我國傳統文明影響最深,僅從國旗中就可見一般。韓國國旗為太極旗,太極旗是朝鮮王朝后期擬定的國旗,以其間的太極圈命名,太極圈均分為二,非常對稱。上面赤色部分代表陽,下面蘭色部分代表陰,陰陽是古代國際的標志,是彼此敵對而又臻于完美、諧和與平衡,也是兩種巨大國際力氣的標志:火與水、晝與夜、漆黑與光亮、男與女、熱與冷、正與負等。旗角上的卦符也有敵對與均衡的含義:左上角為乾卦,代表天,右下角為坤卦,代表地,從上下的空間上標志著六合國際;左下角為離卦,代表著火、南邊、夏至,右上角為坎卦,代表著水、北方、冬至,這兩卦空間上代表著南邊與北方,由于韓國南北間隔1100公里東西間隔216公里的南北型國家,所以取南北以標志整個地圖,時刻上夏至與冬至別離是白日與黑夜最長的一天,物態上取歷簡水火而相容的決心與理念。
中心的太極圖是道家取法于天然的意念中心,僅僅色彩上改變了我國太極圖陰陽魚的是非根本性,而變成紅藍兩種色彩,是火與水、日與月、動與靜、陸地與海洋的系列標志,但它的根本理念仍是陰與陽,正是"一陰一陽謂之道",有了這個道,就能"道生一,終身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而太極地點而包羅萬象。周圍的四卦則是易學思維的反映,易是儒家"以天肢瞎褲意而征人事"的手法,是人為國際中心的思維折射。
從全體上看,韓國國旗外方而內圓,外剛而內柔,陰陽相生,神世動態相宜,表現了我國古代文明的容納精力和樸素的辯證法思維。外儒而內道,外儒而取其對工作的固執尋求,對辦理次序的有條有理;內道而取其對個別生命的身心雙修,表現了利人利己的辨證準則。它的底色為白色,則標志著韓國公民永久與國際協調發展的抱負。
『文章來自祖父筆記,未經答應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