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2個月易經卦象,一年十二個月排立

一年十二個月排立

正月立春后建寅——屬虎;
二月驚蟄后建卯——屬兔;
三月清明后建辰——屬龍;
四月立夏后建巳——屬蛇;
五月芒種后建午——屬馬;
六月小暑后建未——屬羊;
七月立秋后建申——屬猴;
八月白露后建酉——屬雞;
九月寒露后建戌——屬狗;
十月立冬后建亥——屬豬;
十一月大雪后建子——屬鼠;
十二月小寒后建丑——屬牛。

易經12個月份的叫做

叫做“十二辟卦”,也叫十二音訊卦,是周易研討傍邊的重要學說。易學中“十二辟卦”之說根由很遠,據悉在干寶注所引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說。也便是說,它與周易應屬“同齡人”。而真實構成一套理論,是經過華夏上古祖先收拾遺留下來的,亦稱為“十二音訊卦”。
在一個卦體中,凡陽爻去而陰爻來稱為“消”;陰爻去而陽爻來稱“息”。“十二音訊卦”即被視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改變而來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這兒取其操縱之義。用十二個卦配十二個月,每一卦為一月之主,是謂“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這十二卦是:復、臨、泰、大壯、夬、乾、姤、 遯、否、觀、剝、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便是:復主十一(子)月,臨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壯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觀主八(酉)月,剝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陽爻遞生的六個卦,即從子月復卦到巳月乾卦,陽爻從初爻的方位逐次上升:復卦初爻為陽爻,臨卦是初、二爻為陽爻,泰卦是初、二、三爻為陽爻,大壯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陽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陽爻,而乾卦則全為陽爻,在此六個卦象中陽爻逐次增加,故稱為“息卦” ,“息”即為成長之意。反之從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陰爻逐序上升,陽爻依序遞減,從乾卦到到姤卦,初爻為陰爻所替代,從姤卦、遯卦、否卦、觀卦、剝卦、以致坤卦,此六個卦象中陽爻逐漸消失,以致全無,故稱為“消卦”。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氣冬至)為復卦,為一陽來復之像(初爻為陽爻),表明冬至往后陽氣初生,而午月(中氣夏至)為夏至往后,陽氣盛極而轉衰、陰氣初生(初爻為陰爻),寅月陰陽諧和(三陽爻、三陰爻)故初春為“三陽開泰”,其義即源于十二辟卦。

祖父筆記文章未經贊同不得轉載!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