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佛祖靈簽

一、大日如來四種身

(一) 瑜只經,謂金剛界遍照如來是自性身。(二) 別離圣位經謂有二種之受用身,盧遮那是二受用身也。(三) 攝實在經言毗盧遮那示現化身至釋迦菩提道場。又義訣言龍樹先持誦毗盧遮那真言。感得現真身為說持念法,是改變身。(四) 略出經言毗盧遮那來天等之會者,是等流身。見菩提心義十。

大日如來系密宗將國際實相佛格化之底子佛,亦為全部諸佛菩薩所出之來源及所歸之果體;其身口意業遍虛空,講演如來之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大日經疏卷一謂,大日如來分本地法身與加持受用身兩種,其間,本地法身指如來之自證極位,加持受用身指說法之教主;彼以相等之身口意隱秘加持為所入之門(即以身相等之密印、語相等之真言、心相等之妙觀為便利),故知加持受用之身便是毗盧遮那遍全部身,此二身究竟無二無別。故密宗以大日如來為最高之佛格與底子總德。以其與諸法遍在,故密號遍照金剛。

又因大日如來為金、胎兩部曼荼羅之主尊,故非常被注重,其智德以金剛界大日如來表明之,其理德則以胎藏界大日如來表明;理、智盡管二分,實踐亦不相離。金剛界大日為金剛界九會中,除理趣會以外之中尊,坐落五佛中心,現菩薩形,身呈白色,戴五智寶冠,結智拳印,結跏趺坐于七獅子座,此即智法身,種子為徤(vam!),三昧耶形為率都婆;胎藏界。

大日則為坐落中臺八葉院中心之理法身,亦現菩薩形,身呈黃金色,頭戴五佛寶冠,結法界定印,坐于八葉蓮華臺上,種子為豙(a),三昧耶形為率都婆或如來頂印。

現存之大日如來像,不管繪畫或雕琢,均為坐像,沒有立像或倚像,且其雕琢資料簡直限用木材,此乃依此佛之性質而定。又露臺宗每將釋迦佛與大日如來之法身、應身視為同體,日本東密則將兩者視為別體。[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二、看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大日經疏卷四、金剛界七集卷上]

二、金剛界大日如來

金剛界曼荼羅五大月輪中心輪五尊之中尊也。為于色界頂摩醯首羅宮(即大安閑宮與胎藏大日依處同),不壞金剛光亮心殿中,五相滿意,始成正覺之相,顯修生智德之智法身也,其類似菩薩,作天人之狀,頭垂發,戴五智之寶冠,手結智拳印,其色潔白。以&DF-87A6;字為種子,以五鈷為三昧耶形,密號謂之遍照金剛。圣位經曰:‘爾時金剛界毗盧遮那佛在色界頂阿迦尼吒天宮,初受用身成等正覺證得全部如來相等。’略出經三曰:‘由結大智拳印契故能入佛智。(中略)結跏趺坐有大威德,色如白鵝,形如凈月,全部相好悉皆滿意顯具,寶冠垂發以繒彩輕妙天衣繞腰被紲而為上服。’秘藏記上曰:‘鍐字者,智法身種子。’瑜只經疏曰:‘以&DF-87A6;字為大日種子。’瑜只經曰:‘薄伽梵遍照如來。’秘藏記鈔三曰:‘金剛界者以五[月*古]為體,五[月*古]表五智,即大日三昧耶形也。’

三、胎藏界大日如來

(佛名)此為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之中尊,于大安閑天廣闊金剛法界宮,顯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薩形,首戴發髻,身纏輕妙之衣,手結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DF-8740;字為種子,以率都婆為三昧耶形,密號謂之遍照金剛。大日經疏四曰:‘觀作寶蓮華臺寶王宮廷,于中敷座,座上置白蓮華臺,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身,如閻浮檀紫摩金色,如菩薩形,首戴發髻猶如冠形,通身放種種色光,被絹椉衣,此是首陀會天成最正覺之標幟也(首陀會,譯云凈居大日經疏一曰:‘釋論云:第四禪五種那含住處,名凈居天。過之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凈居號曰大安閑天王是也。’),彼界諸圣天眾,衣服輕妙,甚至無有銖兩,實質嚴凈不復假以外飾,故世尊俯同其像也。’秘藏記上曰:‘阿字者,毗盧遮那理法身種子。’同下曰:‘八葉九尊中臺大日如來。(中略)黃色金,入定印。’

大日如來依梵音可譯成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稱號出現在公元七世紀善無畏三藏翻譯的《大日經》里。大日如來的“大日”二字,表明除暗遍明,能成眾務,光無生滅。這是說,大日如來的才智特性,有如陽光遍大地,無所不在;大日如來的慈善行為,廣澤眾生,有如陽光促進生物繁榮成長;大日如來的體現的真理,永久不滅。“大日”之意勝于太陽。

金剛界曼荼羅和胎藏界曼荼羅都以大日如來為主尊,但大日如來的形像和姿態在這兩部曼荼羅中略有不同。

金剛界大日如來跏趺坐,菩薩像,頭垂發,戴五智之寶冠,上半身戴著手鐲、臂釧、瓔珞等裝飾品,手結智拳印,即左手食指伸直,用右手的手掌把它抓住,通身之色潔白。

胎藏界大日如來也是跏趺坐,菩薩像,但頭戴魏髻,身纏輕妙之衣,手結法界定印,即左手鄙人,右手在上,兩拇指相抵,通身金色(或白色)。

又叫'毗盧遮那',梵文 Mahavairocana。音譯:摩訶毗盧遮那,“摩訶”義曰:“大”,“毗盧遮那”義曰:“日”。故譯:大日。毗盧遮那者光亮遍照之義。是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密宗稱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表明絕對真理的佛身。

四、大日如來佛三身

佛陀有三種佛身,別離是: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

盧舍那是報身佛,義曰:光亮遍照,又作“凈滿”。報身佛是表明證得了絕對真理取得佛果而閃現了佛的才智的佛身。

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是表明隨緣教化,度脫人世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五、顯宗、密宗佛

釋教有顯宗和密宗之分。顯宗又稱顯教,其教義被說成是釋迦牟尼(應身佛)揭露宣說(即“顯”)之教,故稱。

密宗又稱密教、密乘、真言宗、金剛乘等。密宗受大日如來(法身佛)艱深教旨隱秘教授(即“密”),乃“實在”身教,故名。

大日如來的形象常見為比丘形,結跏趺坐,頭戴五佛冠或結發髻冠,全身瓔珞珠寶嚴飾,顯得富麗尊貴。在密宗金剛界和胎藏界他有不同姿態:在金剛界,他表明智大日的意思,稱大日智法身,杰出特征是兩手結智拳印,即右手握左手大拇指置胸前;在胎藏界,他表明理大日的意思,稱大日理法身,其杰出特征是兩手結法界定印,即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鄙人,兩拇指相觸,置于臍下。兩種的差異僅在手印上。

六、大日如來與釋迦如來

全部釋教,皆從釋尊開端,故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真言密教之教主大日如來,與釋尊之聯系為何?

依空海弘法大師《付法傳》云:“是故甘露一味,逐器而殊色。摩尼一相,隨色而分影。能說之心,轉則相等;所潤之意,解則千殊。一、三、五乘,源一派系。法、報、應化,體同用異。”也就是說,大日之與釋尊,僅僅“內證”與“外用”之相異罷了。也就是說,佛佛無異,二佛同體。如嚴厲差異,大日如來為法身佛,釋迦如來為化身佛,即為應咱們這個國際之機,來度化眾生而由大日如來閃現之應化身。

如依《華嚴經》:釋迦牟尼如來成道的初一七日,當自受法樂時,為金剛諸大菩薩,說此真言,即為唐密的來源。金剛薩埵既受法已,遂結集成《大日經》《金剛頂經》各十萬頌,納于南天鐵塔。后來龍樹菩薩(也譯為龍猛)開南天鐵塔,親見金剛薩埵,接受大法,并受兩部大經。這以后龍樹授法于龍智菩薩,龍智化行于南天竺及師子(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國,壽七百余歲,并傳兩部大法于善無畏、金剛智兩

大日如來佛

大日如來佛(19張)

三藏大師,兩大師來華,此為唐密之肇始。

關于此一問題,持松法師在《密教通關》中說:

“唐密往往論說法教主,大日與釋迦各異。釋迦所說,定是顯教。毘盧遮那所說,是為密教。然則大日之教授金剛薩埵,何故就釋迦在世而論耶?以金薩受法然后,八百年中,授與龍猛,而龍猛出生,距釋迦滅度,亦八百年,寧非一起?然則大日、釋迦,法身、化身,一耶異耶?今謂三身一體,唯是法身,其理決議,不行猶疑。故《圣位經》云:自性及受用,改變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故全部應化,無非法身。”

“釋迦如來受毗盧遮那如來教敕,將內證三密之法傳于人世,有必要俟其機緣已熟,方可教授。故開始以《華嚴經》示其本大,然后說三乘法,方不致令人疑為所證者小也。及乎調練即熟,始復盡其所有而宣之,方不致令人疑為有所吝也。”

此文為祖父筆記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


隨機文章: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